3月30日,宜宾市三中举行师徒结对仪式暨“学史铸师魂”青年教师专题培训。
据悉,宜宾市三中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、思想素质好、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,充分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“名师引领,同伴互助”,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,尽快成才,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,以更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。因此,宜宾市三中制定了《宜宾市第三中学校学科教师师徒结对实施方案》。
此次结对涉及指导教师有学科名师、学科带头人、骨干教师、特长教师等;青年教师即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和所有有拜师意向的在职教师,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。指导教师基本职责要做到“三带”:带师魂──敬业爱岗,无私奉献;带师能──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;带师德──育德之道,为人师表。青年教师基本职责要做到“三学”:学思想──教育教学理念;学本领──教育教学基本功;学做人──为人处事,为善,求真。
指导教师将向青年教师介绍教学经验,提供教学信息,推荐学习资料,使其开阔视野,不断充实;每学期听青年教师课不少于10节,听课要认真记录,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,评议优缺点,做好评课记录,写出指导意见,期中和期末分别上交备查;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备好课,认真查教案;每学期指导青年教师上1堂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;每学期辅导青年教师拟1—2份测试卷;每学期末对青年教师作出一次综合评价;写好一篇带徒心得或体会。
青年教师需要认真备课,每堂课必须写详案,教案要主动拿给指导教师指导,虚心听取意见并改进完善,每堂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;每学期写一份期终教学小结或教学论文,请指导教师指正修改;每学期上一堂较高水平的汇报课,拟1份切实合理的测试卷;主动听指导教师的课,每学期不少于20节,听课要认真写出体会或个人见解,期中和期末分别上交听课记录及教学总结,以备检查评比;每年必须参与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,撰写一篇论文或案例。
宜宾市三中相关负责人表示,指导教师应在岗位职责范围内给青年教师分配教学工作和学习任务,有向学校、年级提出青年教师的奖罚评优的建议权;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双方签订师徒协议,学校对结对的师徒将从严要求,着力培养师徒遵守合同的契约精神,密切关注结对师徒的日常工作表现;指导期限为三年,自结对协议签订之日起,学校将给指导教师颁发教学指导教师聘书。
宜宾市三中青年教师廖文秋说:“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,明确了师徒之间的责任,现在的帮扶和指导比以前更加的精准和有针对性,可以让我们快速的成长。接下来,我将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,和师傅们携起手来,用拼搏和汗水爱洒桃李,用勤奋和努力回报社会,争取早日成为指导老师一样的优秀人民教师。”